呵呵,看这个标题,你也许会被吓坏了吧!碑是立,怎么会是“种”呢?别急,想了,只有说“种”才合于实际呀!所以我就这样写了。原因是这样的:
清明节那天,不是那种“雨纷纷”的景象,而是有一点“大雨落幽燕”的现实了!大约是早上九点半左右,我们十五六个人就开始行动,利用雨后暂时初晴的空间,大家你拿一样东西,我拿一样东西,第四侄儿用摩托车拖着第一块石碑,向着大约五里地之外的桥板坪开去。我为了兼顾前后的事情,时而走快些,时而又不得不走在后面,当我赶到的时候,他们已经把曾祖父的坟茔修理得差不多了!我点起一炷香,向赠祖父报告,要给他安新门,请他协助我们的工作。这样就开始动土了。原来计划就是在原坟门前立起新做的墓碑就得了,可是我们看着那样不舒服,经过大家的提议还是挖掉原坟门,横挖开一条槽槽,把墓碑树立起来,然后我教一群正在读书的孩子们利用三点一线的原理,站在坟的后面,校正墓碑的方位、安好墓碑、压好祭台、点起蜡烛香、放上贡品、我为墓碑点上公鸡血,尤其是小孩子们更是兴高采烈的,说着个种族祝福语,后来点响了爆竹,整个仪式宣告成功。之后,大家又向着距离两三里之外的高祖母坟地走去。
高祖母的坟茔是在一个叫做芦笛塘南面的半岭上。我们在给曾祖父立碑的时候,哥哥已经与放牛到?里的机会相结合,先期赶到这里了。当我们走到这里的时候,第四侄儿也已经把墓碑运到了,大家又开始了与上面描写的一样的动作,完成了立碑的整个程序,这回是哥哥点的碑,我做些其他的辅助工作。放过爆竹,大家又向着另外的祖坟地走去,是给他们挂青去了。
在立两块碑的过程中,春雨是时而大些,时而小些,时而稍晴。我们没有做什么过多程序,只是把碑立好就行了,就像是种东西一样,所以我说成了“种碑”,而不说“立碑”了。这两块碑是去年清明节后买回的板料,哥哥撰刻的,还有一块,是为曾祖母做的,已经做好了,哥哥已经把它放在了曾祖母的坟茔前,等到明年方向合适再立了!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