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方言》杂志2009.3期中编辑部发的“陈海伦教授逝世”一则哀悼报道,我惊呆了,真的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这则消息是这样写的:“广西大学文学院陈海伦教授因病于2009年4月27日逝世,终年58岁。陈海伦教授曾任广西语言学会副会长。他治学勤勉,涉猎广泛,主编《广西语言文字使用情况调查与研究》一书,发表多篇语言学论文,尤其是关于方言相似度测算方面的研究,引起学界关注,近年来主要从事计量语言学和言语声学等方面的研究。”看着这一段不敢相信又不得不信的悼文,便想起了我与陈海伦教授接触的几个小片段。
那是2000年,我第一次参加广西语言学会年会活动。当的士把我拉到广西大学对外关系招待所的门口,下车后,遇到的第一个人是一个和蔼的中年人,是他引导我走进报到大厅,到这里以后,他就不做声息地离开了。后来在听他宣读论文的时候才知道他就是陈海伦教授。要不是看到他宣读论文与评论别人论文时那种认真的态度,我不会想到,那时接待我的和蔼的人会是一个这样有名的讲授。因为这之前我没有进过西大,更不要说在这个里面住宿,讲听评论文了。人生最难忘的总是某个方面的第一,这对我来说不能说不是这个方面的第一了。
第二次与他接触是在2002年广西语言学会玉林学术年会上,记得在玉林宾馆楼顶的那个红地毯会议厅,我在宣读论文的时候,主持人就是陈海伦教授。他坐在我的一边,专注地听着我的也算是论文的报告。我看他在记录本上不时地记录着,等到大家发表意见结束了,做了一个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评价,给我继续走下去的信心起了恰如其分的推动。
2007年11月份,我们去山东回到南宁,我叫广主任与一同到西大文学院去走走,因为林亦教授要我去要一个录音笔,在文学院办公室,陈海伦教授还给了我一份《现代汉语方言语法语料库调查方案》,还具体说明了一些要求。这天中午时候,林亦老师极力邀请我们在那里吃午饭,这样我们便在他们的盛情下,四个人吃了很好的一餐。我还问了不少原来我不理解的方言学上面的问题,有些小问题,我们觉得很费解,但是经他们一说那种障碍很简单地就扫除了。陈老师他还说了他现在带领十四五个研究生很累,很多研究工作都在等待着做,同时他又询问我们这里有没有人要读研究生,有的话就找他,他会尽量帮助。唉,一个方面他觉得很累,一个方面又尽量为学校的发展,为事业的发展努力去奉献自己。
今年的元月份,在百色学院举行的广西语言学第五届学术年会上,我拿了一篇小文章去,看到其他人的那种大块文章,大篇论述,就我不想讲我的文章了。在主持人陈海伦教授的点名之下,我才不好意思地讲了我的文章。想不到的是,才过了不到几个月的时间,怎么好好的他就这样走了,真的想象不到啊!由此而想到:世界上想不到的事情真的太多了,我们又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事实。
我几次想打电话问问林亦老师,陈老师得的是什么病。因为,他们是同一个办公室的,会知道的。但是,又觉得他们也会很难过的,面对的是又一个英年早逝!这样想来还是算了吧,知道就行了,有句话说“生命无长短”,真是的,我们一个方面要注意工作,一个方面也要注意自己身体啊!别人是帮不了你的这个方面得忙的。甚至于有钱也是买不回来的。谨以此纪念陈海伦老师!
另外,今天(09.16)下午,我打电话问了周本良老师,他说:陈海伦老师是因为科研工作太劳累,心血管疾病无法医治而逝世。又记于九月十六日。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