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南岭笛声

博主在此欢迎您的光临,请……

 
 
 

日志

 
 
关于我

走过了酷暑严寒,走过了崎岖蜿蜒,来到了春风吹拂的山坡上,一阵风雨之后,远处传来了牧笛声声,它是那样的悠扬,那样的撩人向往……

引用 [转载]六位语言学家联名呼吁:抢救日渐衰微的汉语方言  

2010-07-11 21:11:12|  分类: 转载文章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引用

罗康宁[转载]六位语言学家联名呼吁:抢救日渐衰微的汉语方言

上海师大  潘悟云

复旦大学  游汝杰

中国社科院语言所  麦耘

上海大学  钱乃荣

威斯康星大学  张洪明

北京大学  孔江平

        汉语方言岌岌可危

2003年3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濒危语言问题特别专家小组”向“保护濒危语言规划项目国际专家会议”递交了题为“语言活力与语言濒危”的报告,文中指出:

语言多样性是人类最重要的遗产。每一种语言都蕴藏着一个民族的独特文化智慧,因此任何一种语言的消亡都将是整个人类的损失。

尽管目前世界上仍存在大约6000种语言,但其中的许多语言都面临着灭绝的危险。因此,对这些语言进行记录,制订新的主动型政策,以及采取新的措施来增强这些语言的活力,已是当务之急。

2009年2月19日,教科文组织再度发布最新数据警告:全球约2500种语言濒临灭绝。联合国呼吁各国共同努力,拯救濒危语言。

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决非骇人听闻、危言耸听,语言的濒危和消亡正日渐加剧。在中国,且莫说人数稀少的民族语,即便是上丄海这等繁华都市的汉语方言,也是岌岌可危。上丄海青年说上丄海话,多少掺杂一些普通话,方能表意顺畅,其中充斥着大量的语音、词汇错误。连大家都认为处于强势的广州话,也有许多鲜活的、包含地方文化特色的词汇为年轻人所不用、不识。各地方言大抵如此,甚至有些方言已经濒临消亡。一些热爱祖国的海外华人,也对国内方言的萎缩甚是忧虑。

也许有人认为,方言与语言不同,方言理应消失,终被普通话取代。

众所周知,方言与语言在功能上并没有质的不同,二者差异主要表现在后者与民族相关。挪威语与丹麦语的差别比北京话与天津话的差别还要小。北部壮语与布依语能够通话,但是有些壮语方言之间反而不能通话。从语言的基本功能、弱势语言被强势语言所取代这一现象来看,非洲一些语言受英语、法语影响逐渐消失,这和汉语方言受普通话的影响,逐渐消亡,性质等同。教科文组织的报告对濒危语言的使用者称language community, speech community, linguistic group,可见文中所涉及的濒危语言兼指语言与方言。

中国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这一呼吁,开始重视境内濒危语言,但却鲜见对濒危方言的重视和保护。这与我国以往的语言政策、语言生活有关,与人们对语言基本功能及其相关资源的认识有关。

        重视语言思维功能所负载的文化资源

语言有两大基本功能:交际功能与思维功能。中国长期封建社会所造成的方言现象,一直到开国初期,仍然非常严重,各地大部分人都不会说普通话,严重阻碍文化教育的普及与国民经济发展。于是,语言的交际功能成为当时的焦点。中央政丄府针对汉字的认写困难,方言分歧严重,提出了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并推行《汉语拼音方案》三项文字改革任务。半个多世纪以来,文字改革成绩斐然,对于汉语与汉字规范,对于推动文化教育进步,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功不可没。基于以往成绩,有人会认为,普通话的推广导致方言的消亡,语言高度统一,将促进文化教育更快发展。

毋庸质疑,语言的交际功能提供了信息资源。工业革命以来,英美一直主导世界科技发展,绝大部分科技文献皆用英语撰写。我国注重英语教学,也是争取国际信息资源的重要举措。我国的共同语是普通话,几乎所有现代的媒体、书籍、教材、通讯、教学、演讲,都是采用普通话及以普通话为依据的文本规范。所以,北京人在语言信息资源方面尽占天时、地利。各地如果不学普通话,就会落后。

然而,语言除了交际功能,还有思维功能。人们重视信息资源,不应以牺牲语言思维功能所负载的文化资源为代价。

尽管人们对于沃尔夫-萨丕尔假说看法不一,但是语言是人类主要的思维工具,这是共识。由类人猿到人的进化过程,语言与思维共生共演。不同的语言自然会影响到不同人群的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人们正是通过这些方式创造了千差万别、绚烂多彩的文化。这些文化形式与语言形式相互依存。唐诗译成白话诗,尽管内容尽善尽美,但韵味几乎无存。读过莎士比亚诗歌就会知道,阅读最好的中译本,也无法从中领略原诗的美感。语言的旋律,更是直接影响到各地民歌,曲艺、戏曲的形成。莫说苏州评弹、越剧、粤剧,改用普通话演唱,会失去原味,单是京剧中的韵白改成京白,也逊色不少。可见,文化的多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语言的多元。各地方言一旦消失,这些艺术瑰宝迟早都会枯萎。

其次,多语背景文化,有助于脑力资源开发。据许多国家的移民调查,有些移民的子女只会说移入国的语言了,但有些移民子女还能说自己的母语。调查表明,双语学生的各科成绩比只会说移入国语言的学生都要优秀。语言相当奇妙,不同的语言文字,可能与人类不同的脑力资源相关。例如用英文阅读的美国人,会发生一种阅读困难症,看到but,或者读不出来,或者读成了tub。有人改用汉字进行语言教学,让孩子看“手”这个汉字,发hand的音,这种症状就消失了。所以,会多种语言,能够得到多种语言所带来的脑力资源的益处。

于人而言,与语言交际功能相关的信息资源、与思维功能相关的文化资源,不可偏废。然而,二者的可获得性却迥然不同。信息资源可以后天习得,即便是习得最难学的语言,也只需占用一生中很短时间。但是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资源一旦失去,就永远不可复原。埃及语为阿拉伯语取代后,世人虽然还可以瞻仰金字塔、卢克索神庙,但是在埃及语基础上产生埃及文化的能动过程却随其语言的消失而永久逝去。正如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所说:

每一种语言的消亡必将导致其独特的文化、历史与生态知识的消亡,这将是无可挽回的损失。每一种语言都是人类对世界的体验的独特表述。因此,任何单独语言的知识都可能成为解答人类未来重大问题的钥匙。每消亡一种语言,我们对理解人类语言的结构与功能模式、人类史前史,以及保护世界多样化生态系统的证据都会有所减少。总之,讲这些语言的人们会体验到,随着自己语言的消亡,他们自身原有的民族与文化认同感也将丧失。

在海外说汉语的华人,超过三千万。许多华人回国用母语方言和国人交流,他们正是通过自己的母语才取得与祖国的民族认同与文化认同。

        因时因地调整语言政策

因此,最好的语言生活方式当是各语言族群既能保留本族语言,又能熟练使用共同语或强势语言。如果中国人习得英语,不仅能像美国人一样方便地利用英语资源,还能同时受益于美国人所不曾拥有的中国文化。上海人学了普通话,不仅能像北京人一样便捷利用以普通话为载体的各种信息与文化资源,还能受益于其方言所承载的独特的上海文化。

目前,中国的语言使用背景与建国初期已有很大不同。几近半数地区已经完成普通话推广。许多幼儿入学前已经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但却不会说或说不好本地话。这些地区,推广普通话、保证信息资源的获取已不再是问题,而当地方言的日渐萎缩,直接导致文化资源的渐趋消失,且其附着的特有的思维特点也在无形中凋零,这已经成为我们要面对的严峻新问题。

所以,随着社会背景的改变,我们要因时因地调整语言政策。普通话尚未普及地区,推普仍是语言工作的重点。普通话普及地区,语言工作应分为两项。一方面要努力提高民众的普通话水平。推普工作的重点在方言区,但是提高普通话水平却是全中国的任务,即便北京地区也概莫能外。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北京每天接纳不计其数的国内外人流,一些北京市民、尤其是公交售票员等服务人员的口语与普通话还有一定的距离。国家工作人员,很多来自方言区,他们的普通话水平更是直接关系到国家形象。另一方面,要积极做好汉语方言的保护。这一工作过去被我们长期忽视,后果严重。最近,教育部推出“中国有声语言数据库”建设计划,正式提出了抢救、保存衰危的语言及方言,并向社会提供语言资源和口头文化资源服务的口号,反映中国语言政策这一战略性转变。

观念的变革需要一个过程,多年来推普这一政策背景导致的思维惯性蒙蔽了人们的慧眼,使得一些人对方言加以排斥,甚至歧视。

在一些场所会看到“说普通话,做文明人”的标语。殊不知,说普通话只是对现代中国人的基本要求,而不是评判文明与否的标准。“普通话”与“文明人”无必然之联系。

学校课堂要求说普通话,是提高普通话水平的需要;公共场合提倡说普通话,是出于语言交际的需要。但是,私下场合,某些学校明令禁止学生说方言,实不可取。从保护方言的角度考虑,不仅不能禁止私下场合说方言,甚至要加以鼓励。

各个学校都重视普通话的规范教学,但是几乎没有一所学校提出方言规范问题。那么方言是否需要规范呢?但凡语言都是一个体系,自然都有它的规则,皆需规范。如果意识到方言也是语言资源的一种,要加以保护,当然需要对其加以规范。方言越规范,它与方言文化的结合越紧密,也就越具有生命力。此外,方言与普通话有比较严格的对应规律。规范方言工作,既是保护方言的有效手段,也能有助于普通话的学习。可见,普通话推广和方言保护不但不冲突,而且能同步开展、相互促进。

为此,我们建议各地语委与教育部门能够组织方言学专家制定方言规范,并通过学校的方言课加以落实。电视台在规定时间有一定比例的方言节目。出版社要重视方言词典、方言俗语集及其他有关方言文化书籍的出版。

抢救日渐衰微中的汉语方言,刻不容缓!

我们大力呼吁:坚持大力推广普通话的基本国策,同时努力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各地的语言与方言,使中华大地上植根于各种语言、各种方言的多元文化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转自上海《社会科学报》,2010.6.3.第416期第5版)

 

  评论这张
 
阅读(291)| 评论(2)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