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南岭笛声

博主在此欢迎您的光临,请……

 
 
 

日志

 
 
关于我

走过了酷暑严寒,走过了崎岖蜿蜒,来到了春风吹拂的山坡上,一阵风雨之后,远处传来了牧笛声声,它是那样的悠扬,那样的撩人向往……

【转载】近体诗的拗救,如何炼虚字、诗眼、叠字 等  

2013-11-16 20:44:01|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本文转载自憩园农夫—徐久长《[资料] 转几篇学习资料给大家分享!》
 
   这是从博友处转来的,留着自己学习而用,原文转载如下:
近体诗的拗救

    在一联之中,平声字和仄声字的总数相等。如果我们在“一三五”这些可灵活处理的地方,该用平声字而用了仄声字(或该用仄声字而用了平声字),那么往往就要在本句或对句适当的地方把仄声字改用平声字(或把平声字改用仄声字),以保持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也就是说,先用了拗(不合律),再救一下,合起来就叫拗救。(以下范例引用杜甫诗句) 
一、本句自救 
    本句自救,即谓在同一句中用拗救,一般用于对孤平的拗救。 
    1.五言拗救。比如五言的平起平收句:平平仄仄平,第一字不能用仄声,否则全句除了韵脚只有一个平声字,就成了孤平。(所谓“孤平”,是专指平收句也就是押韵句而言的,如果是仄收句,即使整句只有一个平声字,也不算犯孤平,至多算是拗句)。如第一字非用仄声不可,必须把第三个字改成平声:仄平平仄平。例如《复愁十二首》其三: 
        万国尚戎马,故园今若何? 
        昔归相识少,早已战场多。 
第二句本该是“平平仄仄平”,现第一字用了仄声“故”,第三字就必须改用平声“今”了。 
    2.七言拗救。七言诗与此相似,也即其仄起平收句“仄仄平平仄仄平”的第三字不能改用仄声,如果用了仄声,必须把第五字改成平声,才能避免孤平。例如《绝句漫兴九首》其一: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便教莺语太丁宁。 
第一句本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现在第三字用了仄声“客”,第五字就改用平声“愁”来补救(注意“醒”是平声)。 
二、对句补救 
    前面谈到的对孤平的补救属于在本句自救。还有一种情况,是在对句补救。 
    比如在五言“仄仄平平仄”这种句型,第三字改用了仄声,往往就在对句的第三字改用平声来补救,也就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变成了“仄仄仄平仄,平平平仄平”。 
    例如《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第三句“鸿雁几时到”第三字该平而仄,第四句“江湖秋水多”就把第三字改成了平声。 
    七言的与此相似,是“平平仄仄平平仄”的第五字用了仄声,就在对句的第五字改用平声来补救,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变成“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很多诗人喜欢用补救,因为它令得诗句的平仄有所起伏,甚至是第一字,诗人也喜欢救一下。如《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第三句第一字该平而仄(“五”),第四句第一字就改仄为平(“三”);第七句第一字该平而仄(“卧”),第八句第一字就改用平声(“人”)。 
三、本句自救和对句补救混用 
    比如《解闷十二首》之一: 
        草阁柴扉星散居,浪翻江黑雨飞初。 
        山禽引子哺红果,溪女得钱留白鱼。 
严格的格律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而此诗的平仄为: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这里有本句自救(以“江”救“浪”,以“得”救“溪”),也有对句补救(以“留”救“哺”),但也有拗而未救的(“星”)。 
    实际上,在“一三五”位置上拗而未救的也是很常见的。象《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第二句的“沙”救了“渚”,“渚”又救了第一句的“风”,但是第一句的“猿”就未救。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拗而未救。 
四、拗而未救 
    拗而未救,破坏了一联之中平仄数量的平衡,但是这些都发生在“一三五”的位置上,只要不出现孤平或三平调,就是可以容忍的,确切地说不能算拗。另外还有一种拗,出现在“二四六”的位置上,那才是真正的拗,在这里不讨论。但是有一种拗句,在唐诗中用得相当多,不能不提一下。请看《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 
        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 
        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第一句本该是“平平平仄仄”,却写成了“平平仄平仄”,第二、四字都用平声,违反了我们一开始就提到的逢双必反的规律。 
    在七言中,就是把“仄仄平平平仄仄”写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比如《咏怀古迹五首》,几乎每一首都用到这种特殊句型。如其一: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衰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第七句即是这种句式。 
    由于这种句型用得实在太多(经常用在第七句),几乎和常规句型一样常见,我们只好不把它算成拗句,而当成一种特殊的律句。诗人们之所以喜欢用这种特殊句型,可能是因为常规句型“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中有三个平声,虽然不在句尾不算三平调,读起来还是有点别扭,所以干脆变一变。值得注意的是,在用这种句型时,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是平声,不能不论。 
一:炼虚字 
中国文字,可分为实字与虚字两大类,凡有义可解者为实字,如“名词、代名词”等,其无义可解者,称之为虚字,如“动词、状词(形容词)、副词、连词、介词、助词、叹词等等。诗中所用之字以名词、动词、状词居多,而名词之运用较易,动词与状词之运用较难。谢榛【四溟诗话】引李西涯语曰:“诗用实字易,用虚字难。盛唐人善用虚字,开合呼应,悠扬委曲,皆尽于此。用之不善,则柔弱缓散,不可复振。夏正夫谓涯翁善用虚字,若‘万古乾坤此江水,百年风日几重阳’是也”。以上可见虚字之重要,故历代诗词名家,均于动词与状词等虚字上用功夫,如果虚字运用得妙,足使全篇生色。且看王维之【过香积寺】诗: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此诗第三联之“咽”为动词,“冷”字为状词。(按:此处亦可作动词解,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之绿字)由此二字之运用,而使两句极为灵动。又据【唐诗纪事】载:齐己【早梅诗】有“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之句。郑谷云:“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齐己拜服。人以郑为一字师。盖一字之用,而早梅之境界全出矣。 至于所炼之字,于诗中之位置。前人有谓五言宜炼第二、三等字,七言宜炼二、四、五、七等字。笔者则以为凡诗中之虚字皆可炼,不必泥定于上述之位置方可,唯于该处较多耳!现举例如下:
炼第一字者如: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赠孟浩然颈联)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杜甫:蜀相颔联)
炼第二字者如: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颈联)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颔联)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颔联)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岑参:送张子尉南海颈联)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颈联)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岑参: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颈联)
炼第三字者如: 
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李商隐:落花颔联)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杜牧:旅宿颔联)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絃;(李商隐:风雨颔联) 
青天回玉垒,远树出华阳;(王渔洋:弥牟道中望八阵图遗址颔联) 
藏舟移夜壑,华屋落泉台;(黄庭坚:王文恭公挽词颔联) 
金蟾齧锁烧香入,玉虎牵丝汲井回;(李商隐:无题颔联) 
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杜甫:上兜率寺颔联) 
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杜甫:滕王亭子颔联)
叶梦得【石林诗话】云:“诗人以一字为工,世固知之。惟老杜变化开阖,出奇无穷,殆不可以形迹捕。如‘江山有巴蜀,栋宇自齐梁’。上下数百年,只在“有”与“自”两字间,而吞纳山川之气,俯仰古今之怀,皆见于言外。滕王亭子‘古墙犹竹色,虚阁自松声’,若不用“犹”与“自”字,则余八字,凡亭子皆可用,不必滕王也。此皆工妙至极,人力所不可及,而此老独雍容闲肆,出于自然,略不见其用力处。今人多取其已用字模仿用之,偃蹇狭陋,尽成死法,不知意与境会,言中有节,凡字皆可用也”。范晞文【对床夜话】亦云:“予近读老杜【瞿塘两崖】诗‘入天犹竹色,穿石忽云根’,“犹、忽”二字,如浮云着风,闪烁无定,谁能迹其妙处。他如‘江山且相见,戎马未安居’;‘故国犹兵马,他乡亦鼓鼙’等,皆用力于一字”。 
炼第四字者如: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颔联) 
故国魂销吴苑水,行人肠断越溪丝;(王渔洋:姑苏怀古颈联) 
鱼龙夜偃三巴路,蛇鸟秋悬八阵图;(王渔洋:晚登夔府东城楼望八阵图颈联)
炼第五字者如: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颔联)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杜甫:秋兴八首之一颔联)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刘禹锡:西塞山怀古颈联)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颔联) 
吴楚青苍分极浦,江山平远入新秋;(王渔洋:晓雨复登燕子矶绝顶) 
绝顶高秋盘鹳鹤,大江白日踏鼋鼍;(王渔洋:登金山之二颔联) 
山川终古迷商鲁,花草千年怨种蠡;(王渔洋:姑苏怀古颔联) 
八阵风云通指顾,一江波浪急潺湲;(王渔洋:沔县谒诸葛武侯祠) 
炼第六字者如: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黄山谷:次元明韵寄子由颔联)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颈联) 
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薛邑:宫词颈联) 
炼第七字者如: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高适: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颈联)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杜甫:野望颔联) 
三楚风涛杯底合,九江云物坐中收;(王渔洋:登金山之一颔联) 
泠泠钟梵云间出,历历帆樯槛外过;(王渔洋:登金山之二颈联)
炼第一、第五字者如: 
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元微之:遣悲怀颔联) 
炼第二、第五字者如: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春宿左者颔联) 
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杜荀鹤:春宫怨颈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颔联) 
溪冷泉声苦,山空木叶干;(高适:使清夷军入居庸颈联) 
水合南江壮,山连大剑昏;(王渔洋:虎跳驿颈联) 
灯昏山鬼逼,雨止蛰龙还;(王渔洋:富顿驿雨颈联)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杜甫:秋与八首之五颈联) 
秋入园林花老眼,茗搜文字响枯肠;(黄山谷:次韵杨君全送酒长句) 
炼第二、第七字者如: 
雷惊天地龙蛇动,雨足郊原草木柔;(黄山谷:清明颔联) 
叶浮嫩绿酒初熟,橙切香黄蟹正肥;(刘克庄:冬景颈联) 
炼第三、第六字者如: 
木叶落时山露骨,晚烟平处水加衣; 
炼第四、第六字者如: 
白菡萏香初过雨,红蜻蜓弱不禁风;(陆放翁诗:题长不录) 
炼第三、第七字者如: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昼眠;(杜甫:恨别颈联)
一句诗中之字,有实有虚,实字多则语句凝炼,笔力遒健,然其病在于板滞沈闷,易使人费解;虚字多则气脉流畅,风神飘逸,让人一目了然,而其病则易流于轻浮与浅薄。如何在实字中加入虚字,以为斡旋之枢纽,即是炼字之要务。读者详加体会,自能得心应手。
二:炼诗眼
古人于炼字之法另有点眼一说,盖取画龙点睛之意,谓用之得当可使全句生色。其说出自江西诗派之论点,虚谷承山谷、居仁之论,主张句中必得有眼云:“未有名为好诗,而句中无眼者。如杜甫诗‘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登岳阳楼颔联)之‘坼’字与‘浮’字,及李白之‘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秋登宣城谢眺北楼颈联)之‘寒’字与‘老’字等”。‘诗眼’原为江西派诗人之共同主张,然虚谷所论不限一字,更不限于第几字,此论与前述炼虚字之说吻合,唯前述仅限于虚字类,而‘诗眼’则不限虚实。另一派则主张五言诗以第三字为眼,七言诗以第五字为眼。潘邠老云:“七言诗第五字要响,如‘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江村’(杜甫:返照颔联)之‘翻’与‘失’字,乃响字也。五言诗第三字要响,如‘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颔联)之‘浮’字与‘落’字乃响字也。所谓响者,致力处也”。又如: 
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岑参:客舍) 
白沙留月色,绿竹助秋声;(李白:题苑溪馆) 
夜灯移宿鸟,秋雨禁行人;(张蠙:经荒驿颔联) 
风枝惊散鹊,露草覆寒蛩;(戴叔伦:客舍) 
静窗寻客话,古寺觅僧碁;(姚合:寄王度居士八韵排律第六联) 
窗风枯砚水,山雨慢琴絃; 
浅潭淘落月,远树纳残星;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登楼颔联) 
万里山川分晓梦,四邻歌管送春愁;(许浑:赠河东虞押衙颔联) 
莺传旧语娇春日,花学严妆妒晓风;(章孝标:古行宫颈联)
等等,皆同此类。又有云“眼用实字方健者”如:
感时花贱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颔联) 
夜潮人到郭,春雾鸟啼山;(张凡:赠薛鼎臣) 
古寺碑横草,阴廊画杂苔;(顾况:废寺。一说为司空曙:经宝庆废寺) 
星河秋一雁,砧杵夜千家:(韩翃:秋夜即事) 
野渡波摇月,寒城雨翳锺;(方干:送从兄韦郜颈联)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赵嘏:长安秋望颔联) 
朝登剑阁云随马,夜渡巴江雨洗兵;(岑参:奉和相公发苔昌) 
风传鼓角霜侵戟,云卷笙歌月上楼;(许浑:将南行陪崔尚书宴颔联)
【诗家全体】引裴晋公【夏日对雨】诗“对面雷嗔树,当阶雨趁人”句云:“嗔”字、“趁”字见夏雨之快,乃句眼也。岑参诗“寒花飘客泪,边柳挂乡愁”,“飘”字、“挂”字眼突;吴融诗“林风移宿鸟,池雨定流萤”,“移”字“定”字眼好;陈简斋【送行】诗“寒月满川分众色,暮林无叶寄秋声”句,“分”字、“寄”字眼工。是亦主张诗眼不拘于第几字,且亦不限为实字之论也。葛立方【韵语阳秋】云:诗要练字,字者,眼也。若老杜“飞星过水白,落月动沙虚”,练中间一字。“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练第二字,若非用“入”、“归”二字,则是儿童语。杨载【诗法家数】云:诗句中有字眼,两眼者妙,三眼者非。且二联用联绵字,不可一般,中要虚活,亦须回避。五言诗,眼多在第二或第三字,或第四字、第五字。字眼在第三字者如:“鼓角悲荒塞,星河落晓山”;“江莲摇白羽,天棘蔓青丝”;“竹光团野色,舍影漾江流”等。字眼在第二字如:“屏开金孔雀,褥隐绣芙蓉”;“碧知湖外草,红见海东云”;“座对贤人酒,门听长者车”等。字眼在第五字者如:“两行秦树直,万点蜀山尖”;“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市桥官柳细,江路野梅香”等。字眼在第二、五字者如:“地坼江帆稳,天清木叶闻”;“野润烟光薄,沙喧日色迟”;“楚设关河险,吴吞水府宽”等。又云:“七言律难于五言律,七言下字较粗实,五言下字较细致。七言若可截作五言,便不成诗,须字字去不得方是。所谓句要藏字,字要藏意,如联珠不断方妙”。
三:炼叠字 
叠字又称重言,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云:“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宛转;属采付声,亦与心而徘徊。故‘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杲杲’为日出之容,‘漉漉’拟雨雪之状,‘喈喈’逐黄鸟之声,‘喓喓’学草虫之韵。‘皎日、嘒星’,一言穷理;‘参差、沃若’两字穷形。并以少总多,情貌无遗矣”。顾炎武【日知录】云:“诗用叠字最难,‘河水洋洋,北流活活,施罛濊濊,鱣鲔发发,葭菼揭揭,庶姜孽孽’。连用六叠字,可谓复而不厌,赜而不乱矣!古诗‘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户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连用六叠字,亦极自然,下此即无人可继”。诗中叠字大都以状词居多,有状形者、有状声者。当单字不足以尽其态,则重言以发之,盖写物抒情,两字相叠,能使兴会与神情一起涌现。如: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前人皆极欣赏此四叠字,郭彦深云:“‘漠漠阴阴’用叠字之法,不独摹景入神,而音调抑扬,气格整暇,妙处悉在此四字之中”。翁方纲【石洲诗话】亦云:“右丞此句,精神全在‘漠漠阴阴’四字”。又如:
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张仲素:秋夜曲)
丁丁为状声词,漫漫为状形词,两相衬映,将秋夜里之秋声秋色表露无遗。又如:
浥浥炉香初泛夜,离离花影欲摇春;(苏东坡:台头寺步月得人字)
赵克宜云:“诗中运用叠字,使其余五字精神毕现,最佳”。由以上诸例,可证明叠字如运用得当,足使全篇生色。然叠字之运用贵在新颖、变化。如说杨柳必以“依依”形容,说雨雪必以“霏霏”描绘,即落前人坑堑而殊少神味。要能创新出奇,方为杰构。如徐师川词“柳外重重叠叠山”之句,以“重重叠叠”状山之多。又如: 
云山一一看皆异,竹树丛丛画不成;(苏頲:扈从鄠杜间)
以“一一”状山之多,“丛丛”状竹之密,亦各得其当。又如: 
夜听疏疏还密密,晓看整整复斜斜;(黄山谷:咏雪诗)
八字相叠,亦可谓匠心独运矣。 诗中叠字,有用于句首者,有用于句未者。明杨升菴曾就【杜诗】析其例云:“诗中叠字最难下,唯少陵用之独工”。今按七律中,有用之于句首者,如: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小寒食舟中作颈联) 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新亭颔联) 青青竹笋迎船出,白白江鱼入馔来;(送王十五判官扶侍还黔中颔联) 
有用之于上腰者如: 
宫草霏霏承委佩,炉烟细细驻游丝;(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 江天漠漠鸟双去,风雨时时龙一吟;(滟澦颔联) 云石荧荧高叶晓,风江飒飒乱帆秋;(简吴郎司法颈联) 
有用之于下腰者如: 
穿花蛱蝶深深现,点水蜻蜓款款飞;(曲江颈联) 风含翠筱娟娟静,雨裛红蕖冉冉香;(狂夫颔联)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颔联) 碧窗宿雾蒙蒙湿,朱栱浮云细细轻;(江陵节度阳城郡王新楼成王请严侍御判官赋七字句同作颔联) 
有用之于句尾者如: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秋兴之三颔联) 小院回廊春寂寂,浴凫飞鹭晚悠悠;(涪城县香积寺官阁颈联) 客子入门月皎皎,谁家捣练风凄凄;(暮归颔联) 
而五言诗之叠字如: 
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野望首联) 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江亭颈联) 汀烟轻冉冉,竹日净晖晖;(寒食颔联)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梅雨颔联) 野径荒荒白,春流泯泯清;(漫成二首之一首联) 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白帝城楼颈联) 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遣意二首之二首联) 相逢虽衮衮,告别莫匆匆;(酬孟云卿次联) 霁潭鱣发发,春草鹿呦呦;(题张氏隐居次联) 
范晞文【对床夜话】云:“双字用于五言,视七言为难。盖一联十字耳!茍轻易放过,则何所取也。老杜虽不以此为工,然亦每加之意焉。观其‘纳纳乾坤大,行行郡国遥’;不用‘纳纳’,不足以见乾坤之大;不用‘行行’,则不足以见道路之远。又‘寂寂春将晚,欣欣物自私’,则一气转旋之妙,万物生成之喜,尽于斯矣!他如‘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野径荒荒白,春流泯泯清’,以及‘地晴丝冉冉,江碧草离离’,‘急急能鸣雁,轻轻不下鸥’,‘檐影微微落,津流脉脉斜’,‘相逢虽衮衮,告别莫匆匆’等句,俱不泛。至若‘霁潭鱣发发,春草鹿呦呦’,则全用诗语矣”!
四:重出句法 
重出者,谓一句或一首诗中,一字或数字再现之谓。刘勰于【文心雕龙】炼字篇云:“重出者,同字相犯者也。诗骚适会,而近世忌同,若两者俱要,则宁在相犯。故善为文者,富于万篇,贫于一字”。行文遣词,诗文家皆避重出,然有时却以重出为能。如苏頲【奉和春日幸望春宫】诗起句云:“东望望春春可怜”。金圣叹评云:“七字中凡下二‘望’字,二‘春’字,想来唐人每欲以此为能也”。 重出与叠字不同,盖叠字大都为状词。或状其形、或状其声、或状其动作等。而重出则不限于此,如前句之“望春”为宫名,非有“望望”与“春春”之意。其法有于一句中,或一联中各句,皆重出一字者如: 
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无题诗) 行尽深山又是山,(许浑:度关岭次天姥岑诗)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杜甫:江村) 但经春色还秋色,不觉杨家是李家;(李山甫:杨柳诗)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东坡:中秋月) 春风春雨花经眼,江北江南水拍天;(黄山谷:次元明韵寄子由) 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杜甫:曲江对酒) 
有一句之中重出二字者如: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二首之二末联)
有一句之中重出三字者如: 
日暮长堤更回首,一声蝉续一声蝉;(许浑:重游练湖怀旧)
有二句之中重出某些字者如: 
夫戍边关妾在吴,西风吹妾妾忧夫;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唐:陈玉兰:寄夫)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秋暮重游曲江) 
有四句之中重出某些字者如: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王安石:游锺山) 一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王渔洋:题秋江独钓图)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弯碧水一条琴; 
无声诗与有声画,须在桐庐江上寻。(清:刘嗣绾: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岭下看山似伏涛,见人上岭旋争豪; 
一登一陟一回顾,我脚高时他更高。(宋:杨万里:过上湖岭望招贤江南北山) 
作诗炼字之法,约如前述。以下再摘录数则前人所述,作诗炼字之故实,以供参考,初学者细心玩究,自可窥其堂奥。
------------------------------------------------

历代诗家作诗炼字之故实 

古人有一字之师。张橘轩诗“半篙流水夜来雨,一树早梅何处春”,元遗山曰:“佳则佳矣,然有未安。既曰‘一树’,乌得为‘何处’?不如改‘一树’为‘几点’,更觉飞动”。又萨天锡诗“地湿厌闻天竺雨,月明来听景阳钟”,虞道园见之曰:“诗信佳矣,但有一字未稳,‘闻’与‘听’义同。盍改‘闻’为“看’。唐人‘林下老僧来看雨’,又有所出矣”。古人论诗,一字不茍如此。(顾嗣立:寒厅诗话) 张橘轩与元遗山为斯文骨肉,寄遗山诗“万里相逢真是梦,百年垂老更何乡”?元改“里”为“死”,“垂”为“归”。如光弼临军,旗帜不易,一号令之,而精神百倍。(盛如梓:庶斋老学丛谈)僧处默【胜果寺】诗“到江吴地尽,隔岸越山多”,陈后山炼成一句“吴越到江分”,或谓简妙胜默作。然此“到”字未稳,若更为“吴越一江分”,天然之句也。(谢榛:四溟诗话) 陈辅之诗话云:“萧楚才知溧阳县时,张乖崖作牧,一日召食,见公几案上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恨’作‘幸’,公出视稿曰:‘谁改吾诗?’左右以实对。萧曰:‘与公全身,公功高位重,奸人侧目之秋,且天下一统,公独恨太平何也?’公曰:‘萧弟,真一字之师也’”。又汪彦章自吴兴移守临川,曾吉甫以诗迓之曰:“白玉堂中曾草诏,水精宫里近题诗”,先以示子苍,子苍为改两字。作“白玉堂深曾草诏,水精宫冷近题诗”,迥然与前不眸,盖句中有眼也。(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僧岛云过盱江麻姑山,题句云:“万叠峰峦入太清,麻姑曾此会方平;一从燕罢归来后,宝殿瑶台空月明”。“一从”原作“自从”,后于同辈举似,同辈云:“诗固清矣,然“自”字未稳,当做“一”字,云服其言。及入山,已为人改作“一从”矣。亦可谓一字之师。(赵与虤:娱书堂诗话) 李频与方干为吟友,频有【题四皓庙】诗,自言奇绝。诗云:“东西南北人,高迹自相亲;天下已归汉,山中犹避秦;龙楼曾作客,鹤氅不为臣;独有千年后,青青庙木春”。示于干,干曰:“善则善矣,然有二字未稳。‘作’字太粗而难换,‘为’字甚不当。干闻‘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请改作‘称’字”,频降伏,且自惭悔前言之失,遂拜为一字之师。(陈京:葆光录) 尹文端公论诗最精,有差半字之说,如唐人“夜琴知欲雨,晚簟觉新秋”之句,“新秋”二字,现成语也,“欲雨”二字,以“欲”起“雨”字,非现成语也,差半个字矣。以此类推,名流多犯此病。必云“晚簟恰宜秋”,“宜”字方对“欲”字。又诗得一字之师,如红炉点雪,乐不可言。余祝尹文端公寿云:“休夸与佛同生日,转恐恩荣佛尚差”。公嫌“恩”字与佛不切,应改为“光”字。咏落花云:“无言独自下空山”,邱浩亭云:“空山是落叶,非落花也!应改为春字”。送黄宫保巡边云:“秋色玉门凉”,蒋心余云:“门字不响,应改为关字”。赠乐清张令云:“我惭灵运称山贼”,刘霞裳则云:“称字不响,应改为呼字”。凡此之类,余从谏如流,不待其辞之毕也。(袁枚:随园诗话) 李太白有“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之句,黄鲁直更之曰:“人家围橘柚,秋色老梧桐”。晁无咎极称之,何也?余谓诗中只改两字,而丑态毕具,真点金成铁耳!又少陵有句云:“昨夜月同行”,陈无己则曰:“殷勤有月与同归”;少陵曰:“暗飞萤自照”,陈则曰:“飞萤原失照”;少陵曰:“文章千古事”,陈则云:“文章平日事”;少陵曰:“乾坤一腐儒”,陈则云“乾坤着腐儒”;少陵曰:“寒花只自香”,陈则云:“寒花只作去年香”。其点金成铁,一览可见。(王世贞:艺苑卮言) 以上诸论,皆足以证明作诗炼字之要。然诗之佳处,固不仅于字句也。是以沈德潜【说诗晬话】云:“古人不废炼字之法,然以意胜,而不以字胜。故能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近人挟以斗胜者,唯难字而已”。读者宜细体之。 
 

一字类 正 但 待 甚 任 只 漫 奈 纵 便 又 况 恰 乍 早 更 莫 似 念 记 问 想 算 料 怕 看 尽 应
二字类 试问 莫问 莫是 好是 可是 正是 更是 又是 不是 却是 却喜 却忆 却又 恰又 恰似 绝似 又还 忘却 纵把 拚把 那知 那番 那堪 堪羡 何处 何奈 谁料 漫道 怎禁 遥想 记曾 闻道 况值 无端 独有 回念 乍向 只今 不须 多少
三字类 莫不是 都应是 又早是 又况是 又何妨 又匆匆 最无端 最难禁 更何堪 更不堪 更那堪 那更知 谁知道 君知否 君不见 君莫问 再休提 到而今 况而今 记当时 忆前番 当此际 问何事 倩何人 似怎般 怎禁得 且消受 都付与 待行到 便有人 拚负却 空负了 要安排 嗟多少
锻炼词句法
  古人一艺之成,辄竭其毕生之精力,消磨久长之岁月,而后有所成就,断非卤莽灭裂者所能奏功。况乎填词之学,拘于律,限于韵,长焉而不可减,短焉而不可增。设一阕之中,偶有一语之不工,一字之不稳,则全体必为之减色。盖词家所最忌者,为庸腐,为生硬,若欲语语激得起,字字敲得响,锻炼之功又曷可少哉?从前填词家如周清真之典丽,姜白石之骚雅、史梅溪之句法、吴梦窗之字面,皆有独擅胜场之处。今从宋陆辅之《词旨》,摘集古人对句、警句分录于后,以供学者之参考也。
  对句
小雨分江 断云笼口  烟横山腹 雁点秋容  问竹平安 点花番次  樨柳苏晴 故溪歇雨  虚阁笼云 小帘通月  蝉碧勾花 雁红攒月  落叶霞翻 败窗风咽  风泊渡惊 露零秋冷  花匝么弦 象奁双陆  珠蹙花舆 翠翻莲额  汗粉难融 袖香新窃  种石生云 移花带月  断浦沉云 空山挂雨  画里移舟 诗边就梦  砚冻凝花 香寒散雾  系马桥空 移舟岸易  疏绮笼寒 浅云栖月  香茸沾袖 粉甲留痕  就船换酒 随地攀花  调雨为酥 催冰作水  做冷欺花 将烟困柳  巧剪兰心 偷粘草甲  罗袖分香 翠绡封泪  池面冰胶 墙腰雪老  枕覃邀凉 琴书换日  薄袖禁寒 轻妆媚晚  倒苇沙闲 枯兰洲冷  绿芰擎霜 黄花招雨  紫曲迷香 绿窗梦月  暗雨敲花 柔风过柳  霜杵敲寒 风灯摇梦  盘丝击腕 巧篆垂簪  翠叶垂香 玉容消酒  金谷移春 玉壶贮暖  拥石池台 约花栏槛  问月赊晴 凭春买夜  醉墨题香 闲箫弄玉  修竹凝妆  垂杨系马   帆落回潮  人归故国
警句
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徐幹臣 二郎神 
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徐幹臣 二郎神 
尽吸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张于湖 念奴娇 
寒光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同上 西江月 
花影吹笙,满地淡黄月。范石湖 醉落魄 
凉满北窗,休共软红说。并同上 
灯花结,片时春梦,江南天阔。同上 忆秦娥 
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同上 霜天晓角 
应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辛稼轩 祝英台近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带去。并同上 
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刘龙洲 醉太平 
燕子不来花有恨,小院春深。刘静寄 浪淘沙 
棠影下,子规声里,立尽黄昏。洪平斋 眼儿媚 
相思无处说相思,笑把画罗小扇觅春词。徐山民 南柯子 
妾心移得在君心,方知人恨深。同上 阮郎归 
惊起半帘幽梦,小窗淡月啼鸦。刘小山 清平乐 
千树压西湖寒碧。姜白石 暗香 
波心荡,冷月无声。同上 扬州慢 
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同上 疏影 
墙头唤酒,谁问讯、城南诗客岑寂。 
  高柳晚蝉,报西风稍息。同上 惜红衣 
问甚时、同赋三十六陂秋色。并同上 
冷香飞上诗句。同上 念奴娇 
一般离思两消魂,马上黄昏,楼上黄昏。刘招山 一剪梅 
絮飞春尽,天远书沉,日长人瘦。孙花翁 烛影摇红 
临断岸,新绿生时,是落红带愁流处。 
  记当日、门掩梨花,剪灯深夜语。史梅溪 绮罗香 
愁损玉人,日日画栏独凭。同上 双飞燕 
恐凤鞋挑菜归来,万一灞挢相见。同上 东风第一枝 
新愁万斛,为春瘦,却怕春知。高竹屋 金人捧露盘 
惊愁搅梦,更不管庾郎心碎。同上 祝英台近 
悠悠岁月天涯醉,一分秋,一分憔悴。张东泽 桂枝香
揣摩词眼法
  填词句法,最宜讲究字面。字面即词中起眼处,故亦谓之“词眼”。讲究之法,当取温飞卿、李长吉、李商隐及唐人诸家诗句中字面之好而不俗者,简炼揣摩。今试摘录于下。每句中之两虚字,即所谓“词眼”也。词眼之下,以-作符号,学者宜注意之。
  燕娇莺姹 绿肥红瘦 笼灯燃月 醉云醒月 挑云研雪 柳昏花暝 
  翠阴香远 玉娇香怨 蝶凄蜂惨 柳腴花瘦 绾燕吟莺 燕昏莺晓 
  渔烟鸥雨 翠颦红妒 愁胭恨粉 月约星期 雨今云古 恨烟颦雨 
  燕窥莺认 愁罗恨绮 移红换紫 联诗换酒 选歌试舞 舞勾歌引
选择调名法
  词之题意,不外言情、写景、纪事、咏物四种。题意与音调相辅以成,故作者拈得题目最宜选择调名。盖选调得当,则其音节之抑扬高下,处处可以助发其意趣。其法须将各调音节烂熟胸中,而后始有临时选择之能力。惟是词调多至千有余体,何题宜用何调岂能一一记忆。神而明之,仍在学者。兹试述其大略于下:
满江红、念奴娇、水调歌头三体,宜为慷慨激昂之词。小令浪淘沙,音调尤为激越,用之怀古抚今最为适当。 
浣溪沙、蝶恋花二体,音节和婉,作者最多,宜写情,亦宜写景。 
临江仙、凄清道上二体,最宜用于写情,对句两两作结,句法更见挺拔。 
洞仙歌,宛转缠绵,可以写情,可以纪事,一叠不足,作若干叠者更妙。 
祝英台近,顿挫得神,用以纪事,亦甚佳妙。 
齐天乐,音调高隽,宜用于写秋景之词。 
金缕曲,宜用以写抑郁之情。此调变体甚多。别名贺新郎,可赋本意,用以贺婚。 
沁园春,多四字对句,宜于咏物。别名寿星明,可赋本意。用以祝寿。 
高阳台,跌宕生姿,亦为写情佳调。 
金菊对芙蓉一调,有回鸾舞凤之姿,用以纪事、咏物,皆流利可爱。
布置格局法
  作文之法,一题到手,先审明其题理,然后命意布局,首尾如何起结,中间如何扼要,振笔疾书,自无枝枝节节、格格不吐之病。作文然,填词亦何独不然。故作者每得一调,必先视其字数多寡,以定局势之广狭;再审其音节之抑扬高下,以定字面之虚实轻重。腔之顿挫处,即词之顿挫处;腔之转折处,即词之转折处。古人填词,往往前半阕写景,后半阕写情;或先写情而后写景,或景中带情,或情中杂景,或单调不尽而双调;而三叠、四叠者,类如叠嶂奇峰,层层入胜;绝非叠床架屋,处处增厌也。总之,填词之法,先当审题择调,次则命意布局,务于起结之处,首尾衔接,过变之处,血脉贯通。无论几许波折,自能一气卷舒也。
运用古事法
  运用古事,莫若明事暗用、隐事明用。如苏东坡之永遇乐云:“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用张建封事,入古而化,自是词林妙品。又点绛唇云:“不用悲愁,今年身健还高宴。江村海甸,总作空花观。尚想横汾,兰菊纷相半。楼船远,白云飞乱,空有年年雁。”上半用工部句,下半用汉武故事。运实于虚,最得用古之法。姜白石之疏影云:“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用寿阳公主事,所谓明事暗用也。又云:“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记江南江北。想珮环月下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用少陵诗,所谓隐事明用也。又《容斋四笔》载朱仲翊咏五月菊词云:“旧日东篱陶令,北窗正傲羲皇。”盖渊明于五六月高卧北窗之下,清风飒至,自谓羲皇上人。用此事于五月菊,洵为清切有味。学者于此,可以悟运用古事之法。
填词起结法
  小令篇幅甚短,著墨不多,中间无回旋之余地,故其起处须意在笔先,结处须意留言外。起处不妨用偏锋,结处最宜用重笔。前半从旁面、侧面做出姿态,略略翻腾,点到本题立即煞住,而又不可将意思说尽,方为佳构。
  小令起句,如周邦彦云:“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正是用偏锋也。小令结语,如温庭筠之“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正是用重笔也。此等句法,极锻炼,亦极自然,故能令人掩卷后犹作三日之想。
  长调谋篇立局,须首尾衔接,一气卷舒。其起处宜以骀荡出之,如太原公子裼裘而来,或先于题意作进一层说,或先笼罩全首大意。如辛稼轩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吴梦窗之“送人犹未苦,苦送春随人去天涯。”皆工于发端者也。
  长调两结,最为紧要。前结如奔马收缰,尚存后面地步,有住而不住之势。后结如泉流归海,回环通首源流,有尽而不尽之意,方能使通体灵活,无重复堆垛之病
填词转折法
  诗词虽同一机杼,而词家气象有时与诗微有不同。诗以雄直为胜,宜若长江大河一泻千里;词以婉转为上,宜若九曲湘流一波三折。唐有无名氏咏醉公子词云:“门外狗儿吠,知是萧郎至。划襪下香阶,冤家今夜醉。扶得入罗帏,不肯脱罗衣。醉则从他醉,还胜独睡时。”此词始则闻其声至而喜是一层;继则见其醉而怒是又一层;继又强扶其醉,使之入帏,转怒为怜,是又一层;又继则强之入帏不肯脱衣,转怜为恨,是又一层;终则以虽不脱衣胜于独睡,转恨为恕,自家开脱。一篇之中语语转,字字折,写尽醉公子态,可谓神乎技矣。读此可以悟填词转折之法。
  评论这张
 
阅读(741)| 评论(6)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