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南岭笛声

博主在此欢迎您的光临,请……

 
 
 

日志

 
 
关于我

走过了酷暑严寒,走过了崎岖蜿蜒,来到了春风吹拂的山坡上,一阵风雨之后,远处传来了牧笛声声,它是那样的悠扬,那样的撩人向往……

【转载】[原创]歌词诗化杂谈  

2013-11-21 17:51:50|  分类: 默认分类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按四五十年前歌曲创作教科书的说法,歌词与诗的一个区别是,后者比前者更含蓄。因为前者是唱给人听的,拐弯太多,听者不易明白。同时,还要求词曲音韵和谐,让人听起来不仅旋律美妙,而且知唱的是什么。很多老歌,尤其是民歌、电影插曲,大都遵循这一创作原则。如今却情况大变,许多流行歌曲的词与诗一样含蓄,甚至比某些诗还要含蓄,例如《中华民谣》:

           朝花夕拾杯中酒,

           寂寞的我在风雨之后,

           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

           大雁飞过菊花插满头  

又如《涛声依旧》、《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月亮代表我的心》、《万水千山总是情》,等等。表述上有的跳跃性很强,时空跨度大;有的多种修辞方法并用,读者都要想了又想,特别要发挥丰富联想,才能把握它的旨意。这就是歌词诗化。

歌词诗化,是人们文化品位提高的体现。太白、太直的表达方式,既不适应唱者、听者、读者的需要,也难以使作者用以表达深刻的旨意和丰富的感情。多年来,流行歌曲创作繁荣,不少歌曲大受欢迎,常唱不衰,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

歌词诗化,受到不少责难。如说它“高深莫测,不知所云”。但此类批评,往往是绕开诗歌欣赏的必备基础知识来立论的,使反驳者常常有如“秀才遇着兵,有理讲不清”。如有的读者,对电视剧《太平天国》插曲中“杆子不下跪,/伤口流血不流泪”,老是想不开,以“杆子不是人,怎会下跪?伤口绝不会流泪”,断定不通。其实,歌词以此借喻宁死不屈,就诗歌创作规律来说,并无不当。而这种借喻,老歌中司空见惯。例如情歌有: 

       心焦焦,

       路边等妹已三朝;

       再等三朝妹不来,

       一刀砍断路边桥 

我们难道可以责难作者“一刀怎能砍断桥?且桥是众人的,岂可乱来”吗?

又如几十年来艺术生命力毫不减弱的《英雄赞歌》: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 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为什么大地春常在, 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航标兵之歌》: 

         年轻的航标兵用生命的火花,

         点燃了永不熄灭的灯光     

      歌舞剧《刘三姐》: 

          财主毒,

     塘边洗手鱼也死,

     路过青山树也枯!

诸如此类的诗化了的歌词,俯拾即是。

这些歌词,看似不合生活常识,同样是不能撇开诗歌创作的特点来否定它们的。

流行歌词常用凝炼的语言,高度概括对社会和人生的感悟,耐人寻味;须如赏析哲理诗,才能解。如上述的《中华民谣》:

首句是说沉醉在往昔岁月的回忆中。

二句是说回忆是在经历了与风雨搏斗之后的日子(“寂寞”反衬往昔因搏斗而充实)。

三句是设问:对过往的奋斗感到欣慰吗?

四句以秋喻人生的壮年,这是最易引发对往昔慨叹的时期。此句还有“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之意。

此段和歌中的另两段及尾部一起成篇,既形象地概括了人生旅途中峥嵘岁月的可歌可泣,又以“千万条路你千万莫回头”、“人生能有几回合”等,激励人们奋发向上。

有的歌词,则要发挥联想,才能解读如《轻轻地告诉你》:

       不要问我太阳有多高,

       我会告诉你我有多真;

       不要问我星星有几颗,

       我会告诉你很多

青年男女恋爱,很少有不向对方刨根问底的,如:在我之前你跟谁和谁谈过啦,现在还想他(她)么,能保证婚后永远忠诚于我而不喜新厌旧吗,等等。诸如此类,如问太阳多高、星星几颗,都是令人难以回答的。歌词运用借喻,风趣且不无幽默地作了委婉的规劝。如不发挥想象,就会不知所云。

流行歌曲创作的历史不长,作品难免良莠并存。尤其是其中一些,词曲音韵不和谐,或歌词弄巧成拙,就如央视播出的某些流行歌曲,不打出字幕,观众就不知唱的是什么,这就如同看京剧了。但是,主流是好的,应当支持。同时,也要求读者尤其是青年人,应当掌握诗歌的基本知识,要了解它的创作特点和赏析要领。这样,觉得流行歌词难懂的问题,就会得到较好的解决了。  

  评论这张
 
阅读(257)| 评论(5)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